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 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北京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谈

北京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谈

  先介绍下基本情况。我报考的是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科某海淀区单一流高校,专业财管(这跨度有点大),2018年一战成功上岸。考上研之后,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写一篇经验贴。高考和考研是不同类型的难。考研的难,难在不会有老师领着你走,只能一边借鉴前人的经验,一边摸着石头过河。摸索不易,希望我的考研经验能对备考有一丢丢的帮助。

  这篇经验贴很长,按顺序分为专业课、英语、政治三大部分。其中专业课又分考试题型、参考书目、阶段计划三个部分。看官们可以各取所需。

  一、考试题型

  最近几年北大汉硕的题型一年一大变,出题老师很随性,打开试卷的时候刺激得像坐过山车。上一届的学姐说考试时还以为自己拿错了卷子……以前的经验贴列的参考书目都是基于以前的题型,但最近两年出题风向有变,备考战略也要跟着调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来看看今年的题型变成什么样了。

  (一)专业一

  汉语基础(354)

  专业一分为两大部分,前面80分是汉语语言学基础,都是比较基础的客观题(30分填空,20分判断,30分选择)。后面70分是语言分析能力,都是主观题,有6道小题。有些题目记得不太清楚了,下面给的题目仅供参考:

  根据所给的例句归并“少”的义项(10分)

  近义词辨析:差不多、几乎(10分)

  短语“放在桌子上”,有的人认为是述补结构,有的人认为是述宾结构,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15分)

  “甜头、苦头、看头、说头、里头、外头、舌头、石头”这几个词里的“头”有何区别?(10分)

  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15分)(有5道小题,都是那种留学生容易犯的偏误,比如“妈妈工作在大学”。修改起来不难,但是要运用语法知识说明理由)

  为什么可以说“把书看了”“把韭菜炒了”,却不能说“*把动物园过了”“*把韭菜炒鸡蛋了”。请说明理由。(10分)

  (跟上一篇回忆内容一样)

  稍微感受一下出题的画风就会发现,北大的主观题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所以也没有名词解释之类的纯记忆的题目)。它更偏向于考察归纳、分析和逻辑思考的能力。汉硕考研的“背多分”时代已经过去了。复习专业一的时候还是得多总结多思考。

 (二)专业二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445)

  今年专业二的变动尤其之大。往年的题型是这样的:

  1.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知识 (80分客观题)

  2.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知识(30分客观题)

  3.案例写作(40分,1500字作文)。

  但今年的题型变成了这样:

  1. 中外文化文学知识(80分客观题)

  文化部分还是30分填空题,15分判断题,35分选择题,但是大标题变成了“中外文化文学知识”。这部分有两个变化:今年没考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文学”和“文化”并列,说明文学部分的重要性被拔高了。

  2. 古文阅读(25分)

  古文本来应该是专业一考察的内容,但从2017年开始都挪到了专业二,而且分值由以往的10分变成了今年的25分。所以古文这块必须重视起来了。今年出了两段《左传》文选(“宣子田于首山”),题型有句读、解释加点词和翻译句子。

  3. 语言学论述题(25分)

  这一部分完全是今年新增的题型。分为两道论述题:

  (1)简要阐述语言系统的二重性(10分)

  (2)什么是语境?语境对语句的输出和理解有什么影响?(15分)

  这两道题出自《语言学纲要》。往年这本书只在专业一里出客观题,今年考察了主观题,而且分值很大。乍一看挺吓人的,但其实如果在复习的时候理解了《语纲》这本书,哪怕没背过,也还是写得出东西来的。

  4. 案例分析(20分)

  案例分析的分值由原来的40分压缩到了20分,但还是要求写1500字。这样一来,专业二的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凑了。今年的案例分析没有涉及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较少涉及课堂管理,主要还是在谈语言教学的问题。总的来看,专业二是在往“学术型”的方向发展了。

  二、参考书目

  北大官方没有给出参考书目,这就大大增加了备考的难度。不过根据往年考过的题目可以大致推断出需要看哪些书。很多考研机构列了一长串的参考书目,看起来很吓人。但看得多不如看得精。这里我选取了一些重要的书目,啃下它们就可以拿下大部分分数了。

  (一)专业一 汉语基础

  1.核心书目

  《现代汉语》 北大中文系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 高教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大出版社

  《古代汉语》 (第一、二册) 王力 中华书局

  2.拓展书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北大出版社

  《语法讲义》 朱德熙 北大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彭小川等 商务印书馆

  (注:近两年北大把《语言学纲要》和古代汉语放进了专业二里考。这里按照传统仍然把它们归为专业一的核心书目)

  (二)专业二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1.核心书目

  《中国文化要略》 程裕祯 外研社

  《外国文化史》 孟昭毅、曾艳兵 北大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北语出版社

  2.拓展书目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外研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师大出版社

  3.辅助资料

  分模块习题册

  2010-2018北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

  《现代汉语词典》

  “汉典”网站

  看到这么多书先别害怕。以上“核心书目”是要认真读透的,有些书要看不止一遍。而“拓展书目”可以挑着来看,看不完也没事。下面再具体讲讲怎么使用这些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黄廖版、北大版

  《现代汉语》是整个专业一核心中的核心。考北大汉硕要比考别的学校更辛苦一些,因为要看熟两个版本的《现汉》。黄廖版《现汉》是大部分学校汉硕考研的指定参考书目,它的条理更加清晰,比较容易上手。北大版《现汉》是北大中文系编的教材,考北大自然也得看。两本《现汉》大部分内容是相通的,只有一小部分的说法会有出入。

  经常有人问到两个版本的复习先后顺序的问题。其实先看哪个版本都无所谓。主流的做法是先看一遍黄廖版,再看北大版。因为黄廖版适合入门。但我当时先看了北大版,再看黄廖版。由于两本书的部分内容会有争议,先看北大版可以对北大的观点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两种顺序都是可以的。

  在处理两个版本有争议的说法时,我的做法是,先以黄廖版为基础做了一遍笔记,之后看北大版时,再把有出入的内容补充进笔记里。虽然说考北大最终要以北大版的说法为准,但其实在真题里两个版本的术语都会出现,都要能看明白(比如真题中经常会考的“兼语句”,就是黄廖版才有的术语)。

  现代汉语的各个模块中,“语音”和“语法”的分值最高。“文字”一章重点参考黄廖版(造字法是常考的重点)。“修辞”一章分值不多,重点看两个版本里的修辞格。北大版的课后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尤其是语法部分的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不止一次在真题里出现过。北大的课后习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考虑上某宝买一份,凑合着还能用。黄廖版《现汉》是有配套教师用书的(《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可以参考教师用书里的课后习题答案。

 2.《语言学纲要》

  《语纲》是语言学入门必备书目。前面提到,18年新增了语言学的论述题,重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语纲》乍一看有些深奥,但其实很多内容跟《现汉》是相通的。所以建议先把两个版本的《现汉》都看一遍,掌握了现代汉语语言学体系之后,再去读《语纲》,读起来就轻松多了。

  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接着考《语纲》的论述题,还是有所准备为好。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能联系现代汉语知识,以及自己学过的一两门外语,这本小书理解起来不难,甚至会觉得蛮有趣的。

  3.《古代汉语》第一、二册

  去年考研最失策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好好复习古代汉语,几乎是裸考的。所以当我看到专业二里出了25分的古文阅读就懵逼了,第一段几乎看不懂,最后专业二的成绩也不太理想……所以,古代汉语这块不能再掉以轻心了。每年的古文阅读几乎都是出先秦散文的文段(《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王力先生编的那套书内容很多,重点看第一和第二册里的先秦散文、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中的语法知识。不过古汉语也不用花大块的时间去复习,可以在最后几个月每天看一篇,保持语感。

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语法讲义》

  前面说过,现代汉语部分,占分最高的是语音和语法。语音入门难,但是入门之后反而简单了。把国际音标背下来,变调儿化都弄明白之后,就会发现语音部分来来去去考的都是那些东西,没有什么花样。但是,语法就不一样了。汉语语法入门难,入了门之后更难……汉语语法的论述题可以玩出各种花样来,光看《现汉》的语法部分很难招架得住。所以复习语法还要多看一些拓展书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是重点推荐的语法书,它介绍了各种语法分析方法,讲解很细致,自学起来不会有困难。重点看第1至第7节,也就是前半本书。里面介绍的各种分析法很适合用来做语法的大题。

  《语法讲义》这本书虽然有点老,但还挺实用的。里面介绍了许多特殊的语法现象。要是碰到类似的题目,没看过书的话,自己很难想得出来。

  在看语法类拓展书时,重点关注歧义现象、病句、偏误、“为什么这个能说,那个不能说”之类的语法现象。

 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这本书主要是讲词语辨析的,比较经典。虽然专业一的词语辨析很可能不会从《201例》里出,但是这本书对于了解解题思路还是有帮助的。如果看完前面推荐的书目之后还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看看。另外,这本书在准备复试的时候也用得上。

  专业一差不多就是这些书了(我只看过这么多)。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找找别的书。不过重点还是在两本现代汉语上,扩展书目不要贪多,重在理解。

  6.《中国文化要略》

  这本书就不用多说了,是专业二的头号参考书目,现在已经出到第四版了。《文化要略》只看一遍是绝对记不下来的,要刷三遍左右。这回就不能光靠看和理解了,没办法,需要死记硬背(摊手)。

  看书做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这本书有本配套的《考研笔记》,也是外研社出的,里面涵盖了原书的精华知识点,还做成了表格的形式,挺实用的。看书的时候,将《考研笔记》中没有的其他重要知识点补充进去,后期就可以直接拿着《考研笔记》来背了。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做笔记。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一遍看《文化要略》的时候将重要知识点用涂改带抠掉,做成填空题。看完之后手里就有了一本填空题。第二遍看就凭记忆把空填上,然后对答案。这样也省得自己再抄一遍题目了。

 7.《外国文化史》

  这本书是外国文化部分的基础书目,编写得比较系统。但是外国文化占分不多,所以看的时候要学会挑重点来看。比如里面所有关于文学的章节都是重点。另外,关于宗教、艺术、哲学、重大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章节也是重点。

  8.《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本书是公认的难读难背。虽然近两年北大已经不直接考《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部分的题目了,但我还是建议看看。一是因为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入门书籍,二是因为写案例分析也用得上。写案例分析的时候,如果能引用一些《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的专业术语和理论,就会使文章(假装)有学术气息,低调奢华有内涵。

  第一遍读《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时候会比较痛苦,感觉像在读一篇超长的学术论文。在读的时候,务必要理清脉络。画表格也好,做思维导图也好,不至于读完脑子还是一团乱麻。

  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近两年跨文化的题目考得比较少,而且很少直接考这本书里的知识点。但是这本书作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学的入门书籍,还是值得一读的。有时候案例分析也会出现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上的问题(比如文化休克,文化冲突之类的)。所以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块需要稍微准备一下。

  这本书挺薄,看完不会费多少时间。跨文化这块经常会考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建议根据往年真题里出现的跨文化考点再补充看一些知识点。但是文化部分的重点还是在中外文化,跨文化不建议花太多时间。

  10.《当代教育心理学》

  《教心》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内容比较晦涩,再加上北大近两年不直接出教育心理学的题目,所以这本书不建议精读和做笔记。虽说教心不是考北大的重点,但不看吧,心里又没底儿。这里有几个建议: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后会有几页名词解释。看书时可以先看名词解释,看得懂的直接过,碰到不太理解的名词再倒回去看正文里的讲解。还可以根据真题推测重点。10-16年每年大概会出十几分的教育心理学题目。从考察过的知识点可以反推要看哪些章节。如果能找到前辈整理好的笔记,也可以直接看笔记。

 11.中国古代文学拓展书目、外国文学拓展书目

  从近几年真题的趋势来看,《中国文化要略》在文化部分的占分越来越低(20-30分),《外国文化史》也一样。大部分文化题目来源于课外。而文学是文化部分的重点,所以需要补充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拓展书。这里没有列出具体的参考书目(因为我也不知道用哪本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

  话说回来,专业二的文化题真是一言难尽,简直就是考研版的一站到底,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宗教无所不包,宇宙有多大考试范围就有多大。老实说,我在考研期间并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化类的拓展书目……(打脸了)。因为我看书很慢,又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干脆就放弃啃书本这种复习方式了。后来我发现,直接背文化题比看书要有效率。一天积累20道题,半年下来也是很可观的。题目的来源有:考研公众号推的每日一练(比如有个公众号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每天都会推10道文化题),和各个高校的文化真题(不是北大的也可以,其他学校的文化题也可以积累)。有时间的话最好做个归类整理(地理类、宗教类、艺术类等等),碰到陌生的知识点多多百度,增加印象。这样对拓宽文化知识面是很有帮助的。

  12.辅助资料

  这里推荐两个辅助资料。第一个是《现代汉语词典》。词典除了可以用来查读音,查词性,查词义,还能有一些巧妙的功能。比如:①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同音词会将词条分开写,比如写成“花1、花2”)。②区分词和短语(短语一般不会出现在词典里)。③区分词义和语素义(语素义前面不会标有词性)。反正现汉里很多难区分的概念都可以利用词典解决,慢慢探索吧。第二个是汉典(http://www.zdic.net/),这个网站可以用来查汉字的笔顺和造字法,看它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例如“旗,从?,其声”)。

 三、阶段计划

  我从三月份开始备考,一直准备到了十二月末。这10个月大致可以分成三轮复习。

  (一)一轮复习

  三月至八月

  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把专业课的核心书目都认真地过一遍,做好笔记。专业一看完两本《现汉》和《语纲》,专业二看完《文化要略》、《外国文化史》和《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阶段,战线可以拖得长一些,但务必要细致、用心。可以买些配套练习册,看完一章书就做一章习题进行巩固。

  对于应届生来说,一轮复习又分两段。三月到六月正值我的大三下学期,专业课很多,就只有周末才有空看看书,属于“局部备考”阶段。所以这几个月的进度很慢。到了七月和八月放暑假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全日制”地复习。考过研的人都会觉得,七八两个月就是备考的黄金时间。尤其是应届生,又不用忙着翘课(……),又不用管毕业论文,难得会有这么清净的时间。所以暑假想着回家回两个月的人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暑假最佳的复习地点自然是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回家的话基本上管不住自己。

 (二)二轮复习

  九月至十一月

  九月之后就会渐渐进入备考的白热化阶段。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多,主要有三件任务:

  再过一遍核心书目,速度可以稍快一点。

  看一些拓展书目,例如专业一的语法书,专业二的文化书和教育心理学,古代汉语也要加进复习计划里了。

  要非常认真地把北大汉硕10-18年的真题都做一遍。

  北大汉硕的真题有一定的复现率,考过的题目可能过几年还会再考,有一些知识点更是反反复复地考了几年,所以真题一定要好好做。至于做真题的时间,大约十月份,也就是掌握了核心书目的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不要等“全部复习完了再做真题”(就算到了最后一天也复习不完的),也不要“因为真题很宝贵,所以要留到最后做”。真题的最大作用在于引导方向和查缺补漏。只有做过一遍真题,你才会清楚哪些知识点是经常考的,哪些是从来都不会考的,哪些是你薄弱的,哪些是还需要补充的。带着这些信息再去复习,就可以重点复习常考的内容,忽略核心书目中不考的知识点,有选择地阅读扩展书目中会考的章节。这样复习起来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要注意的是,北大汉硕从不官方公布真题,更不会公布答案。能搞到的真题答案都是各路神仙自己做的,里面可能混了神棍。所以答案经常出错。对于不确定的答案,最好自行翻书查证,或者跟研友讨论。

  (三)三轮复习

  十二月

  考前的最后二十多天,重点还是要继续复习核心书目的笔记,考前一周再看一遍真题的错题。可以拿其他学校的汉硕卷子来练练手。最好能拿出三个小时做一整套卷子,来给自己做个模拟测试。想像自己就在真实的考场上,提前感受一下写卷子写到手断以及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绝望的感觉。

  好了,以上都是我编出来的理想中的复习计划……事实上我到九月底才完成第一轮复习,压根儿就没有时间搞第三轮,手忙脚乱就过完了最后三个月。临考前还发现自己有很多东西没看,硬着头皮就上考场了。后来发现,复习不完很正常,很少有人能圆满地完成复习任务。所以放宽心,复习不完也能考上的。

  写到这儿,经验贴就告一段落啦。最后祝研友们考试顺利,明年金榜题名~!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RxPGZxXPRAuywpNRHTs_A

  作者:Kamil

中文考研网向报考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免费赠送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完整原版真题(即真正的考试原卷,非回忆版,全国独家提供!)等多种资料,请您到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jpzl.html申请会员和领取资料。

中文考研网为报考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开办各类辅导项目,包括尖峰特训、专业辅导、真题精讲、新手启蒙、基础速成、专题研究、冲刺讲座等多种辅导班类型,请您到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zyfd.html了解详情及报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