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 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首页 > 研路历程> 我的北大2010文艺学考研历程——纪念我那段无法割舍的故事

我的北大2010文艺学考研历程——纪念我那段无法割舍的故事

  今天,用这支笔,我要写下我将近两年的风雨历程。这不仅仅是对我逝去的考研生活的一种纪念,同时也是分享一下考研人所走过的共同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孜孜以求的群体所承受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哪怕只是一些星星点点的体悟和感受,也能让人难以忘怀……

——题记

  又是一年的今天,一年前的这时候,我还在好奇地到处向学姐学长咨询考研的经验和教训,去羡慕他们的成功,倾听他们的经历。那时的我还只是个旁观者,而今天,我却成为了考研舞台上已经谢幕的主角,其中的喜怒哀乐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又是一年的今天,作为奔向未名湖道路上的一个的失败者,每当我看到学弟学妹们一个个正如一年前的我那样充满自信地备战考研的时候,心里很是感慨:一年后,但愿你们不要重复我今天的故事……

  又是一年的今天,我坐在北京大学的静园草坪上,看着这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学校,回忆着自己考研过程中经历的种种,一切都恍如隔世,怀念的感觉就像五院墙外伸进来的爬山虎,支支蔓蔓,萦绕在我的心头。怀念为梦想拼搏奋斗的日子,怀念那些因梦想而升华的日子……

  当考研转成往事,回忆已无法清晰告诉我考研的念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在经历了怎样的跋涉之后而幸运地捕捉到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只有日记中的文字或可作为一段心路历程的载体,使再现某些生命细节成为可能。虽然我仅仅是一个个案,但考研人的苦痛和幸福确是相似的。

  四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还在准备着2006年的高考,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一直盯着北大、人大这样的学校,从未想过自己会上S师大这样的学校,当时我只是把S师大作为高考万一失手的备选而已。但高考成绩一下来,S师大成了我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我并没有考虑S师大能带给我什么,自己将来又会怎样。我只知道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在接到S师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自己充满豪情地想着将来要通过考研改变自己,大一开学的时候我就发誓大学期间要像准备高考时那样用功学习,可一进入大学才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S师大生活了两年,感觉这里的老师很好,同学也不错,生活也很惬意,但就是少了点什么。当高考的激情渐渐退却,我适应了大学生活,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动力的丧失。我热爱我的学校和专业,但两年大大学生活总让自己觉得学习缺少了一点动力,缺少一个奋进的理由。于是,考研,成了一个逃不过去的事情。

  面对考研,我当时只知道考研很难,其他一无所知,为了在考试中占得先机,为了不让自己在最后的时刻焦头烂额,我觉得我必须早点下手。于是,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我觉得:时机到了。

  我选择考研,并不像好多人那样为了获得硕士文凭为目的,因为我当时还未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我考研的原因,只是因为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学学习之后,我感觉大学本科的学习犹如蜻蜓点水:期末考试背背就能过关了,而实际上好多知识还没来得及穷尽,真正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到就结束了。身为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如果将来毕业后连一篇古文都不会翻译,连四大名著都没读过,这样岂不枉费了四年大学生活?所以我只是希望能借着考研这样的一个机会,将自己本科四年的知识重新梳理一下,至少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够略知一二,也不枉咱读了四年的中文系吧。

  如果说选择考研,是为了维护一个中文系学生的尊严。那么选择北大,则是为了那最初的梦想。

  真正让我下定考北大的决心的是文院团委的L老师,08年的秋天,我找到老师聊天,谈考研的事情,老师对我说:“我并不是看不起咱们学校,但是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你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一定要考出去,考出去!说实话,在S师大读研究生,没什么意思……”。回来后,想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所读学校都不是最好的,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决心一定要考一个好的学校,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继续读书。

  记得高考的那段日子,“北大”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留给我的却是无奈和辛酸,从高一时候就树立了考北大的志向,但到了高三,自己根本没有勇气报北大。那时候,只是觉得北大离我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又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真的可以么?是因为弥补曾经高考的失落?还是沉睡了三年后希冀清醒?那冲淡了当初的激情与热烈,冲动与憧憬,岁月过后,如今又被模糊地唤醒。我开始模糊地选择要考北大,弥补那失落的人生,找回最初的梦想——北大。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因为S师大不是名牌学校,加上每年北大中文系也就可怜的一两个录取名额,所以考北大的难度增加了不少。我所在的S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似乎也没有听到过哪位师兄师姐考上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而所有的这一切,并没有成为阻碍我北伐的理由,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开拓性的事业,尽管前途是未卜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

  就这样,我在08年的10月份确定了我的考研学校和专业。之前,我在寝室里喊了两年的考研口号,甚至从大一起,我就想到了自己未来会走这条路。但是毕竟未来太远,我边喊着口号边混沌在大学里,从学生会的干事到学生会的主席,一直享受着充满朝气活力的大学生活。我拿过奖学金,是那种最靠后的。我也进图书馆,借各种没用的书看。我还逃课,很多学科基础选修课我都没有去上,期末考试成绩虽然从未挂科,但分数不高,也就七八十分。不过我一直认为:大学期间的所有期末考试都是小打小闹而已,只有考研才能考出真正的水平。

  记得我们文学院的魏家川老师,教我们文学批评。每次都站在讲台上大谈尼采、康德、福柯、德里达,还问我们班有没有一个同学完完整整地看过一本有点内涵的书,他是扬着手的,举起的应该是他当时的教案。在看到我们班的集体沉默之后,他的不屑就更加明显。大家并没有骚动,因为对于我们刚刚进入象牙塔的孩子而言,学术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这也给了我摆脱现状的动力。

  我要报考北大的事,因为一篇随笔写的校内日志,弄得几乎全文院人都知道,于是一下子舆论的压力袭来,压得我喘不过起来。许多人见面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我复习得怎样?学习累不累?把握大不大?等等。但是令我很欣慰的是,几乎没有人给我泄气,包括我宿舍的同学,大家都是用他们的玩笑给我打气:北大是手到擒拿的事,北大非你莫属,将来物色几个北大才女对你至死不渝,当了北大教授可要给我们崽开开后门……这些天高地厚的大话与其说是对我的肯定,不如说是对我发热头脑的火上浇油。但是我感谢大家,因为大家就是一路以这样的方式保护我到了最后……

  我是一个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人,决定下来的事,我会告诉自己要尽全力。不管是对家里,还是对所有关心我考研的人,我都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给他们一个交代。考研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但只要身处在S师文学院,我就总感觉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我要考北大,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很关心我的考研情况,而这的确也是我日后感到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里人也都支持我考研,并且还告诉我:花在考研上的钱不要吝啬。他们其实并不太知道我究竟要考的是什么,文艺学在他们眼里就是搞唱歌跳舞的,所以我会说我考的是北大的中文系,而这似乎已经是最好的解释了,他们只要知道我考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这就够了。

  选北大没有理由,选文艺学也是没有理由。我从小喜欢语文甚于其他,一路下来,大家会说语文是我的强项。考大学选专业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感觉所有专业我都喜欢,但最后还是觉得文科生学中文是正宗,于是就报了人大的中文和S师大的中文,最后我果然被调剂到了S师大文学院。我就是在这样的阴差阳错中跌跌撞撞,患得患失。

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付诸行动。

  于是08年的冬天,我每天起床时间由以前的6点30提早到了6点,起床后,宿舍里其他同学还在酣睡中,我不敢开灯,只能摸黑穿衣服洗漱,蹑手蹑脚地走出宿舍,走廊里不再有人喧哗,室友向往常一样说着梦中的话。窗外北一区的灯光迷离得无精打采,干涸得双眸提醒我那不足的睡眠……天还是漆黑一片,食堂和文科楼都没开门,于是我就跑到国际文化大厦去背半个小时单词,7点前吃完早餐,之后走向图书馆,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放寒假之前,我满处从网上搜集专业课考研的网站和资料,基本上全北京市跟考研有关的地方都被我跑了个遍,买回了一沓考研资料和习题。我在这些资料上花了不少钱,差不多辅导资料都买齐了。我打算用这寒假的一个半月再次复习大学的课本知识,把基础打牢了,才能更快提高。

  以前我上网经常是逛校内、聊QQ,而现在各种考研网站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中文考研网、知识宝库考研论坛、北大中文论坛都是我常去的地方,看到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抱着同样的目标来到一起,互相交流着考研经验、分享着考研资料,这种感觉真的是一种享受。

  对于一个2010年1月份参加考研的学生来说,从2008年11月份就开始打算考研的人真的不多,我的准备算是很早的,当时心里想着:还有一年多呢,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没问题。可是谁知道,这看似漫长的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2009年1月,寒假开始了,我的考研复习也真正开始了,寒假里我除了春节的几天之外我几乎没有出过家门,别人都在欢欢喜喜地过着新年,而我却在家里做着英语阅读。但我心里觉得很值,因为我心中潜藏着一个伟大的计划,当这个计划有一天一旦实现的时候,我相信,那一刻,一个从小只读过二流学校的我,一定会完成那一个华丽的转身……

  大三下半学期,北大比S师提早了一个礼拜开学,我开始了我的听课计划。我记得那是北大开学的第一天,天下着大雪,我独自来到北大听金永兵老师的文学原理课,走进课堂的那一刻,看着满教室里不认识北大的学生,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自己多么想真正成为这里的一员啊!

  下课后,走在北大的校园里,看着北大的学生互相说笑、打闹;看着北大未名湖的雪景,很美。而这一切都不属于自己,心中的感受就越加复杂了,没办法,唯有自己努力,争取今后能堂堂正正地走进北大的校门!

  3月份一开学,学生会的事情多了起来,尤其是学校还要开学生代表大会,我于是每周三上午都要从S师大骑车到北大去听文学原理课,上完课就12点了,然后12点半准时赶回S师大本部学活去开学代会常委会的会,午饭都顾不上吃。就这样,我每周都这样坚持着,一直听到学期结束,听课期间跟老师也有些交流,老师告诉我:北大文艺学专业每个方向就招1个,所以竞争很激烈,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2009年的夏天,学校里面学生会的事情越来越多多了,辩论赛、足球赛、运动会、学代会、男生之星、学生会干部交接,一连串的事情,我忙得不亦乐乎,这里面自然也耽误了不少学习的时间。也就是在这个夏天,我离开了自己奋斗了三年的学生会,这里面的感触还是很多的。不过我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等待我的还有更严峻的考验。

  放下了一切社会工作,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准备我的考研了。

  2009年暑假,大热的天,我一个人在家,开始我的复习计划,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玩儿命,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6点半就开始晨读英语半个小时,然后就开始复习,除了午饭和晚饭,我基本都是坐在写字台上,一直到晚上10点半。当时我算了算,除去吃饭等零碎的时间外,我每天纯粹的学习时间能够达到14个小时!不过,渐渐地,复习的孤独感袭来,在家里自己学习的时候真的会感觉到很孤独无助,而每到这个时候我所能做的只是继续看书,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以此来排遣复习中的痛苦。

  没有人怀疑北大在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地位,也没有人怀疑考取北大中文系需要付出的勇气和努力。北大中文考研无参考书目、无历年真题、无联系导师。我就只能尽可能地把跟北大有关的书找来复习,总的算起来,我看的书并不算少。我当时这么想:既然是北大,就要尽可能地多读书,只看一两本是肯定不够的,所以我当时就满处地跑书店和图书馆,把相关的重要的书都找来,西单图书大厦、北师大的盛世情书店、北大南门的风入松书店、中关村的昊海楼都是我常去的地方。我那时只图看得多,而且总觉得教材方面的太浅,要是考大家都知道的,那就不是北大的难度了,所以那时的我只是将教材匆匆过了一遍,混了个眼熟,后来就没有花什么时间管了。

  我以为看多了就算得上是博览了,事实是这样一味地好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使我总是在进行着量的积累,却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拿到大的论述题时,依旧是一些乱的零碎的思绪,没能形成很清晰的逻辑和条理,不能从不同的方面列出一些一二三来。

  但我丝毫没有害怕怀疑退却的意思。我每天晚上结束学习准备睡觉的的时候,都是意气风发的。走在路上,在我看来,都是那么让人振奋。我是走在一条通向北大的路上啊!

  8份初,我报了一个政治培训班,本来没想报班的,但我周围有个同学是辅导班的代理,向我推销,于是照顾着她的面子就报了个海文强化班。记得有一次在骑车去上辅导班的路上,我出了一场车祸,被一辆丰田直接撞到在地!幸亏司机及时刹车,否则就从我身上轧过去了。当时交警过来,认定是司机负全部责任,赔了我车费和医疗费……当时我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倒霉,反而觉得自己大难不死,肯定必有后福,也许北大正在考验我呢。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很天真……

  一周的政治辅导班过去了,在上完课的当天,我觉得好像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无非是把所有的课程压缩,集中起来贯穿一遍,收效并不大,对辅导班印象感觉挺失望的。不过,在这样的课堂上,让我见识了那些神采飞扬,又极富鼓动性的老师,每次上课都觉得有人在鞭策你向前,不断向前。而坐在你身边的黑压压的一大群同道中人,也会让你知道这条艰辛的路不止你一个人在走。在这个时候,你是安心和温暖的。

  8月底,期盼已久的2010年考试大纲正式出炉了,我迅速从书店买回了红宝书,一打开大纲,发现之前传言根本不会考的“思修和法基”以及“形势与政策”居然也列入了考试范围!这无疑加重了学习的负担,不过没关系,还有几个月,政治复习主要靠背,无外乎多背点东西呗。于是我又拿起了大一的思修教材开始复习。英语变化不大,我就继续我的真题计划,一个暑假我将10年的真题认认真真地做了几遍并加以分析,虽然做题的情况惨不忍睹(每篇阅读至少得错两三道),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住就会有收获的。

  除了多付出时间和心力,我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了。读书、写作、读书,几乎所有系统的文学记忆都来自于考研这段时间,虽然那时候的阅读是那么的功利化。准备考研的日子,我避免一切可能的外界接触,包括与朋友之间的联络,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除了有限的几个人,我很少联系以前的同学。白天的时候,我一般会关机,我自诩为这是我的闭关修炼。而同学也很少给我打电话,或许他们都明白不应该打扰我——在没有证明自己之前,这个考研的决定只能招来有意或无意的轻蔑眼神,我不想承担这种基于内心伤害的刺激。我不去看海报,我不去听讲座,我不去看演出……如同卡夫卡的“地洞”生活,我每日蜷伏于这个叫做北大的繁华世界。那是一场没有风花雪月的事,我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消失”在同学和朋友的视野里……

  2009年9月,我的大四生活开始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学长学姐已经离开了学校,顿时自己成了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不禁感叹大学四年过得太快了。因为已经修完了本科的全部课程,大四就不用上课了,我选择继续在家里复习,偶尔也来学校里借书。不过,我突然发现,开学以后,周围好多同学放弃了考研,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渐渐地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会越走越艰难……

  9月底,学校的保研政策出来了,周围几个先前准备考北师大的同学都选择了保送本校,积极地填申请表,准备面试。对于他们来讲,显然北师大是更好的选择,但却很冒险,于是他们便做了保守的选择,这个我很能理解,因为在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面前,谁也没有把握能够成功,尽管它很诱人,放弃才是最理智的选择。而我,我要不要也放弃呢?

  也几乎是在这时候,我碰到个S师大前几年支教保研的学姐,她苦口婆心劝我申请支教保研,说我当过学生会主席,希望很大。说实话我也心动了,恰好这时候学校的支教保研政策也出来了,之前院里面主席团的同学全都申请了支教。但是,我考虑再三,北大的诱惑还是战胜了保研的诱惑,我最终还是没有填写支教申请表,放弃了这个有可能读研的机会。当我看到以前一起工作过的各院系的学生会主席都被保送的时候,我内心生出的感觉不是羡慕,而是一种奋进的冲动: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此刻的放弃是正确的!有朝一日,我一定会挽回我曾经的所有损失,让今天所有的辛酸和每一滴汗水,都一一得到补偿……

  一个预感有美好前途的人,当他在艰苦的人生大道上前进时,就像一个无辜的囚徒走向刑场一样,一点也不用羞愧……

  保研的风波一过去,学校里又少了一拨奋战考研的人,除了有些人保研外,还有有些人在找工作,有些人在准备公务员,有些人在准备出国。考研这条路显得越发艰辛和孤独,但我已经没办法,既然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就只能继续走下去,再累再苦也要忍着,因为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

  10月份,考研报名的日子到了,此时的我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于是毅然决然在网上填报了北京大学的文艺学,在点击“提交”的那一刻,心里是欣喜的。但当我看见自己的报名号时,我心里一下子悬了起来。一天之内竟有如此多的人报名北大的中文专业!我又看了看录取人数,果然如金老师所说的,文艺学专业每个方向只招1人!那也就意味着全国考生中只要有一个比我强,我就没戏了。之前的所有冲动和豪情,当面临如此残酷的现实的时候变得如此苍白,看着这个数字,我只觉得后背一凉,心情复杂地不知道怎样形容。

  后来,转念一想,反正都已走到了今天,如果自己不试一试,将来留下的遗憾也许就会更令人心痛!年轻,就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能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正是这种心态,让我曾经脆弱的心日益坚强。

  我当然知道,家里对我考研是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可能也正是如此,我的压力也很大了,一个快毕业的男生,没有去工作,甚至没有去找工作,还得靠爸妈养着,这样的啃老定义是我心中最不愿提及的痛。因此,我需要一个结果来证明我如此选择的值得与有意义!这样的冥冥心事一直就压在我的心头,最后成为一种动机。我最后的考研结果是否跟这个有所挂钩,我自然是不得而知。

  笔记已经记了好几本了,复习进入了瓶颈期,自己记笔记的时候心情很激动,但记完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背的。当时只我感觉自己对任何问题只是有个大体印象,自己什么都记不住。有一次,我拿出了考研专业课的真题自己翻看着,看着看着心里就慌了起来,好多题目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但一旦合上书让自己复述就几乎一个字也不会答,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开始害怕起来,因为我发现自己无论怎么重复都记不住那么多东西,我发现自己在面对简答论述题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我怕自己在考试时候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这样的焦虑感觉一直伴随着我。在考研这条路上,毕竟自己已经放弃了那么多了:不去上课、不去考本校、不去支教、不去工作、不去赚钱、不去恋爱、没有娱乐和假日……如今面对那么多要复习的东西,只能玩儿命地看书、背书,挑战自己记忆的极限。而考试时间却一天天临近,那一阵子,整个人总是精神恍惚,而在我最痛苦的时刻,没有人能帮我,也帮不了我,考研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情。我所能做的,就是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先拿出英语或者那本记满了一百多篇文章分析的笔记背诵,记了一遍又一遍,也忘了一遍又一遍……

  到十月底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动笔了,因为该整理的都整理得差不多了,就只剩下背了。有一点点痛苦,但只能坚持。

  10月底,师范生的实习开始了。因为复习考研的原因,我本来不想实习的,本想回到母校随便开个实习证明就行了,结果文学院的对口学校就是我的母校,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实习,所以逃是逃不过去了,家里人也希望我能体验一下实习生活。我也全当考研复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了。

  回到母校当老师的这一个月,我体验了当老师的辛苦,本以为可以一边实习一边准备考研的,但实际上发现这几乎是很难办到的,人一旦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就很难再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了。这也更坚定了毕业后读研的决心,我记得实习时候的语文指导老师陈老师跟我讲:“如果可以的话,你能多在学校里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人生当中很难再有那种当学生时候的纯真和宁静了。”

  实习期间,我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到处帮我找工作,最后帮我联系到了一个到十五中分校当语文老师的机会。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到这样的重点中学当老师是非常难得的。不过当时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我还是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个最初的梦想……

  11月初,我去报考学校现场确认,记得那天下午,北大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来到北大都要下雪,只记得那天一切如常,完成了研究生考试的报名确认。

  12月,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之后,我又回来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复习中。

  此时,学校里一场场招聘会开始了,好多找工作的同学都忙着制作简历找工作,甚至有的同学都已经开始进入学校或者公司实习了,为了专心学习、考研,我没有找工作、甚至连兼职也一次没做过。我的物质生活一塌糊涂,几乎全靠父母,其中辛酸就不一而足了。但我还是一直坚守在家里寂寞地啃着书本,因为我坚信一定会等来那一刻怒放……

  最难熬的是12月份。天气特别的冷,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窗外还是漆黑一片,我多么想在温暖的被窝里多睡一会儿啊!但眼前晃动的“北大”两个字告诉我我不能偷懒,只能无奈地爬起来在寒冷的天气里继续坚持。

  冷的天气倒是其次,躁动不安的心才让人绝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越到后来我就越慌,仿佛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还都只是浮光掠影。尽管是心里很慌很不安,却又迫切地希望快点进考场,快点结束……

  手旁的资料,每科仅留下两本。一本是薄薄的冲刺习题,一本是我总结的厚厚的笔记。笔记本每一页上面都密布着或黑或蓝的字符,像我自备考以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辛勤的劳作投射的影子。批注,勾勒,甚至是走神时划出的圈圈,也让人觉得亲切无比。每每翻阅背诵这些知识点,那种熟悉的感觉让人欣慰,但是如果这些文字都能够印在我的脑子里,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这个人有喜欢在台历上做标记的爱好,我的学习状态通过我在台历上的标记就可以看出来,从12月22号一直到12月31号,我每天复习的小时数:22号12个小时,23号11个小时,24号14个小时,25、26号都是9个小时,27号12个小时,28号11.5个小时,29号11个小时,30号12.5个小时,31号13.5个小时。我就是这样在复习考研中跨入了2010年。

  2009年最后那个圣诞节和元旦,对于我来讲已经没有意义了……

  2010年,离考研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最后这几天的日子是数着过的,背不下来书已经成为正常现象了,面对着即将来临的自己期待了足足两年的考研,我彻底地害怕了,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连眼泪都哭不出来了,只有时不时发出一声痛苦的叹息声。爸爸那时候已经被我折磨得疲惫了,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家里沉默得可怕,实在忍受不了了,爸爸就独自一人出门逛一大圈再回来。由于好几天没怎么吃东西,睡眠也不好,我的眼眶发黑,眼睛凹陷,大部分时间我都躺在床上,偶尔起来也是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活像一个游魂。在这种状态下,我又捱过了4天,每天睡到中午,吃很少的饭,不翻一页书,下午被爸爸拖着出门走一走,回家之后看看自己记的笔记,其余时间一言不发。

  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就只想睡觉的时候;

  当我看书看着看着就莫名孤独无助的时候;

  当我死活背不下来书痛苦得只想掉眼泪的时候;

  当我拿着手机翻来翻去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

  我唯一的想法就是:

  我再也不会考研了……

  终于,2010年1月9日,我以近乎背水一战的心态,踏入了北京大学的考研战场!

  天刚蒙蒙亮,踏着满地的积雪,考场外的那幅写着“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大学考点”的横幅格外醒目,我怕自己赶不及,早上8点就来到了北大二教,渐渐的,考场外面的人开始堆积起来,有家长陪着来的,有还在看书复习的,有记者报道的,我站在那里,看着这样的一群人:1万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到北大,他们和我一样,心中承载着一个北大梦,而到底谁能笑傲疆场?谁默默隐退?两天后就将见分晓……

  一月份的北京非常冷,并且又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我所在的考场冻得要死,考试时候我从头到尾都不敢脱外套,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做一件事情:坚持。

  开考的铃声响了,我坐在考场里,郑重地拆开印着“北京大学”四个字的信封,那一刻,心中充满了神圣和欢喜。上午政治考完了,给我感觉总体不难,尤其是大题,虽然有几道题并不熟悉,但还是可以凭借平时的复习发挥好的,走出考场的时候心里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下午考英语。

  考英语前我就预感到会有一丝的不祥,因为毕竟每年考研英语的战役是最惨烈的,所以拆开信封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拼死拼活打好英语这一仗!

  但是……

  当我做第一篇阅读题的时候,我彻底慌了,平时练习的时候基本上5分钟就能出第一道题的答案了,但我读了20分钟第一道题却还不知道选什么。当时我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慌。于是我干脆跳过第一篇阅读,做第二篇,但第二篇依旧看不明白,第三篇、第四篇依旧如此……

  一直以来我英语就不好,所以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复习的时候我无论做再难的题,我的正确率再低,我都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但是1月9日的英语考场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想到了放弃!!!当时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在谴责我自己: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想到放弃呢?毕竟自己一直在坚持啊,都坚持到最后了,绝对不能放弃啊,但看着那让我云里雾里的阅读题,诡异的排序题,讨厌的翻译题,我在考场上顿时不知所措。

  于是,我迅速调整战略,我干脆先写英语作文,“火锅”这个词不会写,就想办法绕过去,我调动了所有我所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尽力把每个句子写得完整漂亮,但是,就在我快写完大作文的时候,悲剧再次出现了!我突然发现我把答题卡拿倒了!!!可能是当时太慌张了,翻过面来写的时候没有注意答题卡的题号正反,也就是说,阅卷老师要把答题卡倒过来才能看我的作文,而这么严肃的考试老师是很可能直接给0分!!!当时我只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心理想着:完了完了……这下彻底没戏了。最后,我写完作文,然后凭蒙了几道阅读和完型,提前10分钟草草交卷,走出考场……

  考完英语,走出二教的大门,我就看到考场外有的女生大哭了起来、有的女生边打着电话边掉着眼泪……

  我想此刻她们的心情或许跟我一样吧。我蹲在了路边,心里降到了冰点,脑袋里一片空白,只是自己一个人看着地面发呆,从小到大,经历了那么多场考试,还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糟糕。难道?难道自己在英语上付出了那么多,却最终是这样一个结局?难道,我这次考研真的就这样结束了?难道???英语啊英语,没经历过真的是感觉不到它的可怕,经历过之后才知道英语真的是会让人受伤,而且很受伤。

  然后开始回想,前面的选择题基本上都是蒙的,后面的大作文又写倒了,这样的话,我英语还能得多少分?我当时回到家里后躺在床上,我真的不敢想,不敢去想……

不到最后,我不认输……

  第二天,我接着来到了北京大学,去考专业课。

  专业课的考试给我第一感觉就是:累。考试前,我一直担心我专业课遇到不熟悉的题目的时候答不出来,但到了考场发现这担心是多余的,不知道为什么,考试时候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考试时候不停地写,三个小时几乎没有停顿的时候,上午考完一场出来,吃饭的时候手都不听使唤了。

  下午考专业基础,两天的考试已经使人非常疲惫了,每一场考试都得写5000字以上,都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我拿到专业基础的题,发现题目多多少少都在我复习的范围中,没有出现特别陌生的题目,于是微微一笑,心想:北大也不过如此,就又开始奋笔疾书起来,没想到,也正是我考这门课时候的一丝丝轻视,断送了我通向北大的路!

  两天的考试,140万各位不相识的朋友,一路走来,我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同一个时间,为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从北大校门出来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门口的“北京大学”四个字,这四个字,感觉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就这样,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落下了帷幕……

  回到家,看着写字台上满桌子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我猛然意识到: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站起来收书,一本一本:2000题,红宝书,任一、任二、任三、任四、大题狂做、狂背政治……十年英语真题、词汇指南、长难句、新东方作文……妈呀!一本一本,已经忘记了重量,忘记了书包塞不下了,忘记我已经拿不动了,可就是拼命地塞,拼命地……

  接下来,好多朋友都开始发短信询问我的考试情况,我只能说“很一般吧,估计希望不大”。的确,面对那一团糟的英语和不知深浅的北大专业课,自己还有什么勇气说有把握?

  考试后的日子是最煎熬的,因为不知道成绩,自己只能猜测,最关键的是,考研之后面临的就是春节,这是每个考研人最难经历的一个春节了。面对亲友的询问、家人的关注,我所做的只能是回避,只能是最好最坏的打算。今后到底怎么办?只能等分数出来再说了。

  春节过后,我对自己考研的信心已经全无,我已经做好二战的准备了,家人也支持我二战。我当时的想法是:不找工作,要么读研,要么二战!

  其实,2010年的考研已经过去了,结果如何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冷,累,困,疲惫,这些我都不怕,我只希望有个好的结果,至于付出多少真的无所谓。我也不是一定要考的多高,我只希望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就可以了。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本科生,不是名牌学校的,没有极高的智商,我只是想考上后让爸妈开心一下,我只是想继续延长一下我的学生时代,我只是想能继续走在文学世界中探索,不枉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难道?这些也是奢求?

  2010年3月1日,大雪纷飞,北京银装素裹,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了,这一天我没有来到学校,而是跑到了北大去听金老师的文学原理课。又是一年的文学原理课,我清晰地记着我一年前来北大听金老师课的情形,如今周围的北大学生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些学生了,而只有我还坐在这里,不禁感慨万千。这次我来听课主要是想打听打听有关分数的消息,下课后,我问到金老师:“老师,北大今年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啊?”金老师回答说:“呃……这个我也不清楚,估计不是这周就是下周。你考得怎么样啊?”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搪塞了几句便过去了。

  第二天,我依旧来到金老师的课堂上,这次是研究生的课,教室里没几个人,金老师一进门就认出了我,然后直接在讲台上就跟我说:“北大考研成绩已经出来了,就在五院贴着呢,你要不要跑去看看?”我说:“还是下了课再说吧。”,接着金老师自言自语了一句:“诶,今年北大考研成绩都不好,几个高分的英语成绩都没过……”。那节课,我已经没有什么心情听下去了,只是不断地想着自己的成绩。一下课,我立刻跑到北大五院,去寻找成绩,但是,我发现中文系却没有贴出成绩……

  正在我找寻无果从五院出来的时候,恰好又碰到了金老师,金老师说“那我帮你查查吧”。于是金老师带我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从办公室里拿出了成绩单,找寻我的名字。

  政治67,英语51,文学理论117,文艺学专业基础95,总分330。

  “杨宁啊,你的成绩很悬啊……,你的单科倒是都够,但总分很悬啊”金老师指着成绩单说,“看看排在你前面的几个人,你看,这里有一个比你分数高的,这里又有一个,但是英语没过,这儿还有个人比你高,诶,英语也没过。”说到这里,金老师眼前一亮,对我说:“咦!你有希望啊!你看,你排在第4,但你前面有两个人英语没过,你就排名第二了!!!有希望进入复试啊!!!”,当时我故作镇定,但心里窃喜,北大文艺学方向就录取1人,一般都是2个人进入复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的确希望很大!但转过来金老师又对我说:“不过你总分很悬,去年分数线是330分,今年分数线如果涨的话你也就过不了线了。那就看今年的分数线了,如果跟去年一样,那你就有希望进入复试!”

  我谢过了老师,然后回到了S师,辗转反侧,心想:这样一个在悬崖边上的成绩,能否得到命运的眷顾呢?之后的几天里,成绩却总像一团阴影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做梦都期盼着北大分数线一定不要涨,否则我就死定了。我开始疯狂地浏览各考研论坛和网站上对于考研划线的估计。一些人说今年英语难,所以英语分数肯定会下降,但总分会上涨。我在网上看到某某政治考研权威专家也如是说,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

  3月8日,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也是北大确定分数线的日子,我带着虔诚的心来到北大,想打听有关分数线的事情。我给研招办打了电话,但得到的消息是,北大今年文学类分数线为335……

  我一路向北,但最终以5分之差,不幸败北……

  挂了电话,我转身走了,留给北大的,还是那个骄傲的背影……

  转身的那一刻,已经控制不住了,我收拾好心情,再把日日夜夜走过的路走了一遍,边走边想:“有时候,现实就是现实……”我没有去责怪什么,因为我觉得已经足够好了,专业13名,方向第4名已经能够证明了一切了,至于结果,已不必去奢求了。

  从北大西门出来的路很长,真的很长,累到我都不想走了。那个陪伴我那么多日日夜夜的地方,现在才感觉到我对它的感情已多么深厚。尽管专业课还差一点点,但我走过了,真的走过了……

  看着自己的成绩,既比自己想象中的差,又比想象中的好。此时此刻,心里更多的是对考研之路的感慨:自己一年半的风雨兼程,换来的居然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结果……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我心里不禁感叹:北大果然就是北大,容不得你半点儿的侥幸,如果想仅仅凭借330分就想混进北大的复试是不可能的,北大肯定会将你拒之门外,毫不留情。后来许多人都说我特可惜,但我觉得没什么可惜的,我已经很幸运了,我的英语考得那么糟但最后成绩居然能够过北大英语线已经很幸运了,否则连调剂机会都没有了。如果说考不上的原因,那只能归结为自己水平还不够,复习时候还不够努力,离北大标准还差那么一点。

人生有时就是如此,在梦想离自己仅一步之遥时,却无法完美地跨越那最后一步……

  燕园的夜空,留下我懊恼的悲伤和憔悴的叹息。感谢命运的打磨和苦难的砥砺,真正在经历中的苦痛并不能因为希望的存在而减轻重量——而对于未来的瞭望,飘摇不定……

  下面就是等待国家线了,因为国家线决定了我可以调剂到哪里,考过北大的人都知道,如果考不上北大,就不要指望着调剂了,北大每年压分都非常低,北大分数线也都比国家线低好多,但我还是抱有一丝丝的希望,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却换不回一丁点儿的结果。

  从成绩出来到分数线出炉,我又艰难地捱过了一个月时间。我觉得教育厅那一帮大老爷们儿也太不为可怜的学生们着想了。他们可曾想到,为了等分数线,有很多像我一样考分很悬的同学们经历了多少个胡思乱想的不眠之夜吗?

  后来正如我所料,北大分数线335分,A区国家线345分,所以如果没有上北大的线是肯定上不了A区国家线的,那也就肯定没办法调剂回本校了。看来命运呢也没有眷顾我,只要没考上北大,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调剂A区的学校了。

  之前我还幻想着如果考不上北大就调剂回S师大,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这样以为的,认为我至少能调剂回S师大,而这里面的原因我也懒得解释了,A区的学校都对我来讲都是空想,考北大就是北大,一旦选择北大,就无路可退,我想这就是考北大的代价吧……

  此时此刻,这样的结果,终于可以让那些认为我考北大是不自量力的人有了一个充分的嘲笑我的理由!!!终于使那些劝我不要考北大的人得到了一个印证他们的预言的有力证明!!!终于让自己年轻时候的骄傲和轻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

  一切的抱怨已经无用,剩下的只有两个字:活该!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联系学校了,调剂真的是非常不靠谱,因为调剂的前提是这个学校没招满,所以好学校基本就不用想了,我还算非常幸运的,因为我还有调剂的机会。于是之后是一圈一圈地打电话,一封一封地发邮件,对着中国地图一个省一个省地找学校。刚开始我还寄希望于调剂北大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但没想到今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分数相当低,都招满了,于是我开始向外地寻求帮助,过不了A区的线,就只能在剩下不多的几个院校里掂量,看着自己的标准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降低,从985到211,再从211到普通院校,最后我只希望有个学上就行了,加上某些院校不那么友好的回答,所有的一切变成郁闷堵在心里,每天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

  调剂的时候比的不是你分数高低,也不是你考名校与否。而是你关系硬不硬,好多学校都把调剂名额留给自己本校的学生了,外校再高的分数也不管,更可况我的分数又那么低,基本上没有优势。

  不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艺学的姜教授主动联系了我,通知我准备复试,因为怕自己没有学校可上,我接受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复试邀请,同时,我的眼光又盯紧了另一所著名的省重点的大学:西北师范大学。4月5日,西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先后给我发了复试通知。

  我想,作为一个男生,如果一辈子总是守在北京的话,未免有些太遗憾了,所以我有必要出去闯一闯。文学院的冯老师跟我说:“外地求学的经历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珍惜。”或许,我真正的人生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吧。大丈夫能屈能伸,退一步恰恰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进两步,遗憾总是有的,但只要不放弃,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4月9日,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坐上了去往兰州的火车,开始了我的考研复试生涯。

  经过20多个小时的日夜兼程,我踏上了甘肃省兰州市的土地,来到了西北师范大学。一进校园,我被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震撼了:周日的上午,教学楼、小花园、走廊边上,处处都是拿着书朗读外语的学生,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在北大也是很少见的,从早到晚,校园里到处是捧着书本学习的学生,这种刻苦的学习精神令我钦佩。后来通过慢慢了解,我才知道,考入西北师大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于甘肃省的农村地区,家里都很穷,他们只有考学习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因此学习时候的那种精神动力是我们这些大城市的学生无法体会得到的。我顿时觉得: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值得!

  复试很顺利,经过了笔试、面试、英语口试,一切都结束了。回到北京,剩下的就是等待录取结果了。但是一连等了两天,依旧没有消息。

  我不禁感叹:这到底是怎么样的考试啊?初试过后,等成绩、等分数线、等国家线、等调剂系统开通、等复试通知、等面试、等待录取名单、等录取通知书……从头到尾至少让人苦熬一年半,这期间任何一根神经都不敢松懈,一刻都不能放松。我累了,我真的很累了……

  为了保险起见,4月15日,刚刚从兰州回来的我又踏上了去往呼和浩特市的列车,来到第二个学校复试。而恰恰就在我刚刚踏上呼和浩特市的土地上后,得知西北师范大学已经公布了录取名单。

  我被录取了……

  没有太多的惊喜,我只是依旧按照原来的计划,参加完了内蒙古师大的研究生复试,依旧是笔试、面试、英语笔试。而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

  4月16日中午,身在呼市的我,收到了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网上录取通知,我毫不犹豫地按下鼠标,点击了“接受”……

  2010年考研,就这样,默默散场……

  此时此刻,一个为了考研而紧绷了近两年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

  辛辛苦苦日日夜夜披星戴月地准备了将近两年的研究生考试,终于在这一刻,全部结束了。略带几分遗憾、略带几分幸运,命运就是这样跟我开着玩笑:为我关闭了一扇门,却又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

  看着录取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我回首起这一年多的坎坎坷坷的历程,那些痛苦的、甜蜜的、令人沮丧的、令人感动的,各种片段,一齐涌入脑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想起了至少坐定十小时的300来个白天,想起了或是酣然入睡或是久久不能入眠的300来个夜晚;想起了一次次的退缩与重新爬起……那一段日子,有太多的酸与甜,难以释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味。

  相比其他那些考北大的战友们,我或许是幸运的,因为我还能有被其他重点大学录取的机会,虽然它远远比不上北大头上的光环那样灿烂,但却给了我继续前进的机会和动力。这样的一个待录取通知,或许就是对我两年来四处奔波求学的一个补偿吧。

  考研对人的磨练不仅在于成败得失,更在于一旦养成这种品质便会终生受益,坚忍不拔,傲视群雄,无所畏惧。不管能不能考上北大,我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就像智者“钓胜于鱼”,我更应该“考胜于研”,任何功名利禄,都是徒有虚名,都是过眼云烟,都是虚幻的泡影,都是飘渺的蜃楼,追求精神的满足和幸福才是我认为的世上最大的幸福!

  曾经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很多颁奖典礼上获奖者都会用有限的时间去感谢很多人,当我也有这样一个机会总结陈词的时候,才发现除了感谢并没有太多话要说。所以,我无可例外的也要感谢,感谢在考研期间得到的来自师长朋友的鼓励和帮助,所有感动都将在心中铭刻。

  感谢父母,如果没有他们多年来在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呵护,我不知是否能够顺利走过这段苦难的日子,他们让我在每一个痛苦的时刻都能体会到家的温情。

  感谢金永兵老师,是他让我真正能够融入北大这所高等学府的氛围中去,在我考研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感谢S师大文学院的牛老师、冯老师、姚老师、刘老师以及文学院所有老师所给予的学术启蒙和精神支持,他们的鼓励和教诲为我步入中文殿堂增添了许多动力。

  感谢何瑞涓、傅琪学姐,作为北大中文和汉院的研究生,你们对我考研道路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拨云见日、永难忘记。

  感谢和我一起在北大听课的赵哲同学,你毫不吝啬地给我提供了好多信息,虽然你最终放弃了考研,没能坐在北大的考场上,但那段在北大学习的日子是非常宝贵的。

  感谢跟我一起奋斗的考研战友们,我们一直以来相互鼓励,走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感谢所有给我过支持和帮助的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激励,我根本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此刻,坐在北大的静园草坪上,回想一切的一切,一情一景仿佛就在昨天。回忆所到之处,没有多少温馨的情节,当时的伤痕和绝望却历历在目。那一场没有风花雪月的事,将永久铭刻于内心深处那个柔软的角落,在某个闲暇的日子里被轻轻开启,说给自己或别人听。过往的一切都已经成为青春的祭坛,未来的日子正长……2009年,在这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曾经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孩子,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如飞蛾扑火一般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前进的路还没有完,我相信这只是一段插曲,我还将继续坚守下去……

尾 声

  我的考研故事终于要告一段落了,这是一个非常冗长的故事,每个考研人都会有相似的经历。2010年考研已经曲终人散,尘埃落定,接下来还有四个月就又要开学了,整理过去的记忆,我又将踏上新的征程。

  另外我还有几句个人关于考研的想法想对后来人说:

  一、请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复习进度和别人的一句话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二、请相信我,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轻轻松松地考上了研究生,他绝对是在骗你!除非他是世外高人。如果你不是,那么你注定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磨难。

  三、请你一定要相信,如果你经历了磨难,你一定会得到超出你期望值之外的收获。我指的并非仅仅是一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还有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你对自己的肯定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感悟。

  四、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复习得多么糟糕,无论你在考前的状态有多么差,请你一定、一定要坚持走上考场,坐满三小时。你可以复习得不好,但是你会考得很好!哪怕是交白卷,也要走上考场!!!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请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加油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读研究生并不是唯一的路。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欣赏我的一些没有读研究生的朋友,他们在工作领域同样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但是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它再艰险、再崎岖,都请你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得到什么。”

(本文作者:杨宁,西北师范大学文艺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