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于宗瑞,中文考研网北大汉硕辅导学员,考取北京大学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衷心感谢于宗瑞学长为中文考研网独家撰写本文!(禁止转载!)
今天是2025年4月2日,我坐在学校图书馆里,看着窗外慢慢生长的绿色,想起了一年前刚坐进图书馆的时候,窗外的树刚开始长叶,然后变得青葱,又悄悄变黄,再翩翩落下,那时玻璃上能哈出水雾,现在当我再次望向窗外的时候,窗外的树又在慢慢长叶。经历了一个四季的轮回,我也有了很多的成长。我现在把我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希望能对有志于报考北大汉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是一个很典型的infj,本科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算得上是科班出身。2025年考研初试第8,总分第6。我本身的学习成绩并不很好,综测在年级排名倒数,可以说就是一个小透明,无人在意。我的社交圈也很小,只有校队几个玩得比较好的朋友。我考北大汉硕的想法始于一次学姐的考研经验分享,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考上北大。2023年7月,我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情感打击,让本就自卑的我陷入长时间的自我怀疑,这种状态持续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在老师和朋友的陪伴和鼓励下,我慢慢走出了那片阴影。我想说的是,任何困难都无法击倒你,它们只能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所以永远不要自暴自弃。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场经历让我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领悟了很多事理,这份心境让我在后续备考过程中不会有太多情绪上的起伏,坚定地往前走!2024年4月我开始着手准备考研,接下来我分几个方面来聊:
一、参考书目
其实参考书目这部分大差不差,以下是我觉得值得一看的,并且按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专业一: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国际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杨玉玲、吴中伟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上下)杨玉玲、应晨锦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李守纪、王宏
2.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古代汉语》王力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国际汉语教学与案例分析》朱勇
二、专业一:汉语基础
专业一汉语基础分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个部分,有时会考修辞,但很少,这方面我也没怎么准备,所以主要聊一聊这四个必考的部分。专业一总分150分,这四个部分的占比大致是这样子的:语音(20/150)、文字(20/150)、词汇(30/150)、语法(80/150),把这个列出来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在复习的时候有所侧重。总的来说这四个部分以黄廖版《现代汉语》为基础,北大版《现代汉语》也要看,重点看和黄廖版不同的地方,比如词类的划分这两个体系是不一样的,要明白其中的缘由,比如为什么黄廖版把副词归为实词而北大版划为虚词,诸如此类的不同点是需要重点看的。我个人认为能把这两版书学透就足够应付考试了,至于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等书目,如果学有余力去看看当然是更好的,能加深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理解,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完全不用去纠结,把两套现汉教材搞定就已经很好了。除了教材外,我非常推荐的两本书是杨玉玲、吴中伟老师的《国际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和杨玉玲、应晨锦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答问》(上下两册),这两本书堪称宝藏,书里的讲解非常细致,如果能领悟这两本书,现汉语法部分根本就不用担心,我个人认为这两本书在备考方面的实用性大于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复习的阶段我认为可以分两个阶段,就是非冲刺期和冲刺期,十月份之前其实都可以看作是非冲刺期,这段时间主要就是扫盲。重点在于熟悉教材,把教材的角角落落都要看到,一遍一遍地看,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背诵,但一定要很熟悉,熟悉到一提到某个知识点你能马上翻到对应的页码,对整个现代汉语的框架了然于胸。冲刺阶段就是大背特背,把前期那些已经很熟悉的知识点刻在脑子里,比如一提到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你能马上列出一二三来。
三、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我喜欢把它叫作“大杂烩”。大致可以粗略地分为文学文化、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案例分析这四个部分,占比大致是:文学文化(80/150)、古代汉语(25/150)、语言学纲要(25/150)、案例分析(20/150),接下来每个部分分开说一下:
文学文化是专业二的大头,文学部分主要是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涉及比较少,参考书目的话就找一套广泛使用的文学史教材即可,时间紧的话我建议直接背文学史的笔记,这种笔记在网上是可以找到的。文学部分中古代文学又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非常熟悉,其中先秦文学又尤为重要。文学这部分的复习我认为可以按时间线进行梳理,也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看,每个朝代的特点都不一样,然后每个朝代又可以按体裁进行梳理,比如我们说先秦的诗歌主要是《诗经》《楚辞》,散文主要是诸子散文和史传。到了汉代,除了诗歌散文,“赋”这个体裁表现又很突出。这个梳理过程是很费劲的,尤其对于不擅长文学的朋友来说,但这个过程又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梳理过一遍,脑子里的知识才是成系统的,才是像蜘蛛网一样相互关联的,才是可能输出的。文化部分的准备比较的枯燥,要看的书只有一本,就是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这里我建议可以先通读一遍书,然后再利用anki或者识记这种软件去记忆。因为这块的知识是比较多而且比较散乱的,所以用这种卡片式的记忆方式会比较好些,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去记。
古代汉语部分的备考相对简单,只要看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前两册就可以了,包括具体的篇目,常见的字词和一些古汉常识。一是保持语感,二是熟悉里面的文章,要能比较熟悉地翻译出来,因为我的古汉基础还比较好,所以这部分只是每天看几篇文章保持状态。
语言学纲要这部分主要是看叶徐版的《语言学纲要》,这部分对于没有语言学背景的同学来说会比较难,可以选择去听一些网课来帮助自己理解。这部分也是和现汉的复习差不多,要梳理出框架来,能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能用里面的理论分析一些语言现象。
案例分析这部分应该是最轻松的,字数要求大概在1200字,这部分前期不需要花时间去看,后期多看几篇案例分析自然就会写了。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写,其实这部分只要能顺利完成,答得没有太大偏差,分数一般不会差太多,所以这部分不要去过度准备。
四、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要不要做笔记?
我认为笔记可以做,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也就是说不需要非常美观的笔记,笔记必须是能辅助你记忆的,哪怕你就拿张草稿纸在上面画出一张歪歪扭扭的思维导图也是可以的,画图的过程就是你在思考、记忆并串联的过程。我比较反对五彩斑斓且做工精美的笔记,很浪费时间。我本人在备考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怎么做笔记,非常坦诚地说,我不会做笔记,我高中是理科出身,在我眼里只要能把题做对就可以,没有太多需要背诵的东西,所以我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做笔记,但这其实对考研没有太大影响。备考过程中我会在草稿纸上画画思维导图辅助理解,但大多时候画完就扔垃圾桶了,重要的并不是笔记本身,而是你知识关联的这个过程,当我画完一张思维导图,我这部分知识也就关联起来了,当然是可以丢掉的。总而言之,不要在形式上费太多功夫,要注重内容本身。
2.要不要看课?
网上有很多考研辅导班,会推出很多课程,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要听的。如果你是科班出身,那么一些基础的现代汉语课程是没有必要听的,我个人认为看书是比听课更高效的方式。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系统听一遍,对现代汉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真题怎么用?
关于真题我的观点和大多数人一样,可以在考研准备初期就去看看,不需要做,主要是熟悉一下题型,这样复习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到后期可以拿成套的题去模拟一下,一是体验一下成套卷子做下来的感觉,二是熟悉一下时间分配。
最后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信心和勇气,过去如何都已经不重要的,没有所谓最好的时候,只要敢于出发,就是最好的时候。祝大家乘风破浪,直达梦想的彼岸!
本文作者:于宗瑞,中文考研网北大汉硕辅导学员,考取北京大学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衷心感谢于宗瑞学长为中文考研网独家撰写本文!(禁止转载!)
北京大学2026年汉硕考研QQ总群:228540680
微信公众号:汉硕宝
点击查看: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总体介绍 |
点击查看: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会员详细介绍及申请办法 |
中文考研网向报考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的同学免费赠送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完整原版真题(即真正的考试原卷,非回忆版,全国独家提供!)等多种资料,请您到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jpzl.html)申请会员和领取资料。
中文考研网为报考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的同学开办各类辅导项目,包括尖峰特训、专业辅导、真题精讲、新手启蒙、基础速成、专题研究、冲刺讲座等多种辅导班类型,请您到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zyfd.html)了解详情及报名办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