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晓卓,中文考研网北大汉硕辅导学员,北大汉硕资料会员,以初试第二名(390分)、总成绩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衷心感谢周晓卓学姐倾情万言为中文考研网独家撰写本文!(禁止转载!)
大家好,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本科是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4考研一战备考半年左右,初试365分(专一106,专二108),第16名,进入复试,被刷;25考研二战从大概4月份开始备考,最后初试390分(专一125,专二124),第2名,综合成绩第3名,被录取。
一、专业选择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选择汉硕的理由,我想那一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本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选择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也许会有人觉得我把自己的路“走窄了”,但是我个人没这么觉得。我确确实实是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本身的,我觉得国际中文教育这个专业的每一个特点都与我的兴趣十分吻合,简直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专业,因此我在备考的时候时常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很喜欢学习各种语言,我觉得能够通过语言和一个来自十分遥远的地方的人交流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学习日语的时候,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来自日本的语伴,她在学习中文,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汉语和日语、中华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共同点和区别。和她的每次交流都让我觉得特别兴奋,我们交换着各自语言的文化的内容,惊叹于对方语言和文化的新奇与丰富,所以我爱上了这种感觉。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让我弟弟妹妹装作我的学生,给他们讲课。而且因为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我恰好也接触到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我也渐渐爱上了心理学这个学科。我很喜欢与人交流,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让世界看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世界认识奇妙多彩的中文。同时,我觉得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应该是和而不同的,我希望能够以语言为载体,用沟通作桥梁,让世界人民心连心,共同构筑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我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虽然不知道我的这种理想主义在今后能否一直保持不变,但是它至少支撑着我走完了考研这条艰难的道路。所以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兴趣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学习的时候没有那么痛苦,也让我在备考路途中少了一些自我怀疑,不会摇摆不定。
当然,无论你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只要这个理由给了你很大的动力,足以支撑你走下来这条路,而不是时常自我怀疑,那就是一个最好的理由!
二、学校选择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清北梦也是从小就扎根在心的,尤其高中的时候,我所在的班级就叫作“清北班”,也就相当于别的学校的重点班、尖子班之类的班级。高三时也一直是以北大作为自己的目标学习的,不过高考这次机会我没能把握住。我仍然记得本科大一开学时,我的心气仍然很高,学长学姐进行迎新活动,问我有没有想对自己说的话,我当时说:“北大等我。”但本科四年,我显然有些忘记了自己夸下的海口,我本科的成绩不是很好。我的初中高中管理十分严格,课外书当时是被禁止带入学校的,所以我几乎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机会。可想而知,我的文学储备在文院属于相当少的了,这也导致文学类的课程让我觉得有些吃力。所以其实在我第一年备考的时候,我一开始并没有敢将北大作为自己的备考目标,应该大概是23年7月份考完日语等级考试以后,我才确定要考北大,之前一直是按照山大的考试内容学习。具体我也忘了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了三年前的那句“北大等我”,了解了一下北大的考试内容以后,发现北大初试几乎不太考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对于跨考的我比较友好),出题的风格我也更喜欢,于是便将目标改为了北大。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本科成绩并不太优秀的人居然考上了北大,是一件很令人惊讶的事情,但我觉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无论什么时候的成绩,都只是阶段性的,无论好坏,我们都要向前看,况且本科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一切。千万不要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给自己设限,成绩不理想也许只是一时迷失了方向,但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的本科学得不好或者怎样就不敢挑战北大,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三、北大专业课考试特点与复习建议
1.专业一:354汉语基础
专业一主要考查现代汉语,参考书最基本的就是两本现代汉语教材——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和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版的《现代汉语》。但是单纯看这两本《现代汉语》是远远不够的,我建议再看一些拓展的书目,比如: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这本几乎是必读了,有时间的话我建议整理一份简单的笔记)
陆俭明、马真《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彭小川、李守纪、王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玉玲、应晨锦《现代汉语语法答问》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
……
这类拓展书目,有时间的话尽量看一看,不一定要全部记下来,重要的是去理解并学习里面的分析思路,比如看到一个语法点能够从哪些角度考虑,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每本书的学习方法:
(1)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 重要等级★★★★★
这本书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每个细节都注意到,往年也考到过非常细节的考点(比如名词谓语句)。我第一遍学习这本书是跟着网课学习的,自己看一遍书,再听一遍课,梳理一遍思维导图,这样对这本书整体的知识框架就掌握得差不多了。每学习一章的内容,就可以做一做这一章相关的练习题,主要做填空选择判断就可以,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系统背诵。课后题也非常重要,每一道课后题最好都做过一遍。第二遍学习就可以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了,然后就是能背几遍背几遍!这本书背多少遍都不嫌多的,考前一个月再次回归课本,寻找是否有自己疏漏的地方。
(2)北大版《现代汉语》 重要等级★★★★★
这本书对于北大考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2024年就考到北大版《现代汉语》独有的内容“新六书”。这一本书的学习时间有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在梳理完一遍黄廖版《现代汉语》后再从头开始读,第二种是看一章黄廖版的《现代汉语》,就看一章相应内容的北大版《现代汉语》,我第二年的做法是第二种。我觉得这样能够及时巩固知识,趁黄廖版的知识没忘完,再看一遍北大版的,在看的时候要把不同的或者北大版特有的知识补充在之前的笔记上,用其他颜色的字体记会比较好。同时,北大版的课后题非常重要,有很多真题是和课后题一样的出题方式,因此这本书的课后题一定要吃透。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重要等级★★★★☆
这本书的第2-7章中的语法研究分析方法对专业一的学习很有帮助。我本科选修了一门课就是《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课上使用的参考书就是这一本。我的建议是有时间可以去B站看一下陆俭明先生的课,如果时间不够,就自己看一下重要章节的课本就好。
(4)陆俭明、马真《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重要等级★★★☆☆
这本书的第六章是“汉语语法教学中常常会面临的问题”,这部分比较重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先看这部分就可以了。
(5)杨玉玲、应晨锦《现代汉语语法答问》 重要等级★★★☆☆
这本书非常好用!每一章开始会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经常会考到的问题,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这本书都值得一看。
(6)彭小川、李守纪、王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重要等级★★★☆☆
这本书初试的话主要是词语辨析题可能会用到,还有一些典型的副词、介词的辨析也很有用。可以一天看7-10个案例,这样的话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完整本书了,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词语辨析题要自己整理出一个模板,这样不管遇到什么词都有角度可答。
(7)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重要等级★★★☆☆
这本书主要针对词汇部分展开详细地论述。我觉得有时间可以看一遍辅助理解,没时间的话就把自己学词汇这一章时感觉不太好懂的部分再看一下就好。
(8)马真《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 重要等级★★★☆☆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在前面几本书里能看到,我的建议还是有时间浏览一遍,重要的问题补充到笔记上。
(9)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重要等级★★★☆☆
这本书讲得比较深,有时间的话可以挑着重点看一看。
上面讲到的参考书可能不全,但是北大出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参考范围,因此只能说是多多益善。但是一定是要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再拓展。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理解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个人非常喜欢北大专业一的出题风格。因为我不太喜欢长段大段的背诵,不喜欢死记硬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书理解,理解以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去琢磨各种问题。北大专业一全部都是主观题,并且不是名词解释、简答题之类背了就能写上的题,从第一道题开始就需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作答了。又因为是主观题,开放性强,可以自由发挥,把自己能够想到的角度全部写上去,能够让判卷老师更了解你的想法,而不是像填空选择判断一样只有一个答案,老师根本不知道你的思考过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体现一个考生的水平。所以不用担心说是不是全部主观题就很难,其实不是,主观题反而给了你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认为北大想要的并不是一台背书的机器,而是想要能够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前提下,有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备考专业一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纠结自己这个简答或者论述有没有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当然最基础的概念还是要严谨记忆的),而要多花时间思考,多理解,甚至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教材,要有自己的想法,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有条件的话可以多问问老师。我在备考的过程中就是利用中文考研网的咨询平台,问了许多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会有些偏甚至不太重要,但思考和提问的过程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我对相关的知识点更加熟悉了。
其次,基础知识尤其语言学里基础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当你理解了最基础的那些概念,其他的问题其实都是在基础的概念之上拓展的,比如当你理解了什么是音位,理解了《汉语拼音方案》是怎么来的,你就不难理解“jqx辅音可以和其他三组任何一组辅音合并为一组音位,为什么保留了?”这个问题了。
另外,我建议大家学习专业一不要直接拿买来的资料或者笔记就开始在那里背背背。首先,买来的资料,可能有错误,会误导你;其次,资料毕竟是课本的减省版本,也是学长学姐看过课本以后梳理出来的精华,而学长学姐之所以能够考高分,就是因为有这个看完课本后将知识理解内化,进而浓缩成一份笔记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直接看浓缩版本的笔记,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十分建议大家自己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现代汉语》笔记,可以把真题重点、拓展书目的内容标注在这份笔记上,还有黄廖版、北大版的不同之处,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这个过程不要害怕浪费时间(确实会花费很多时间!),你可以截图、可以复制粘贴,但前提是要在理解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这个理解内化的过程才是你的目的,而不是形成一份完美的笔记(不要本末倒置了哦!)。至于买来的资料,当然不是没有任何用处,可以用来当作参考补充。
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可以假装在跟学生讲课,把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或者你真的去跟朋友、家长讲一讲这些有趣的知识点。能够把知识讲给别人听,并让别人听明白,甚至是让“外行人”听明白,那就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很熟练了,并且这个过程还可以提前锻炼复试的口头表达能力,事半功倍。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专业一的题量比较大,建议大家考前自己模拟两到三次,把握一下做题速度。在做题时可能你有很多拓展的点想写上去,但是我建议大家先把最基础的点写上去,后面有时间再补充,这样不至于到最后没时间做题了,保证每道题都有写东西上去比较好。
总之一句话,专业一要靠理解。
2.专业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说到专业二,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很头疼,因为北大专业二确实考得太广了,广到你会觉得自己是在准备上百科知识问答节目(bushi)。但是同学们,不要被它的外表唬住了,有句话不是常说嘛:你不会,别人也不会呀!你可以观察一下近几年进入复试的同学们的初试成绩,几乎没有专业二拿到130+的同学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上岸,并不需要会做所有的题。这是一个心态上的转变,当你发现填空题两三个见都没见过,别慌,别人也不一定见过。并且,我相信仔细看过真题的同学都知道,其实你只要把那些基础的重点的知识都掌握了,保证能够拿到分,那就已经有120+的分数了!所以真的不用担心,甚至我觉得可以说它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科目,把会做的都写上,剩下的交给命运,就够了。
心态上没那么害怕以后呢,就要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掌握好基础的重点的知识。专业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学文化知识的考查,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这部分的参考书主要是: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张福起《文艺常识》等;
第二部分是古代汉语知识的考查,主要参考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一、二册);
第三部分是语言学知识的考查,主要参考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
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参考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下面我将按照考查知识的模块分享我的学习经验。
(1)文学文化知识
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查较多)、一些文学或者电影奖项的获奖情况、外国文学文化。我觉得北大考查的侧重点是广度而非深度,毕竟不是文学专业。你想一下,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一个留学生问你:“我听说中国的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能给我介绍介绍他和他的作品吗?”难道你要跟这位留学生大讲特讲莫言的独特叙事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吗?显然不是。所以说很多知识点只需要做关键词对应即可,也就是说,看到“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魔幻现实主义”等关键词,你能够马上想到莫言,这样的掌握程度基本上就可以了,其他的作为了解即可。比如有一年简答题就考到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考得也并不深,只是考查小说中故事的背景时期、人物名字等常识性知识。我建议可以在复习的时候看一看这些文学作品原著,因为你会发现在备考的过程中看看这些小说也是一种放松,并且是一种不会有负罪感的放松。如果时间没有那么充裕,也可以利用百度或者AI大致看一下每本书的故事梗概,记忆一下重要的作品内容,这样效率会更高。
在复习的时候,文学这部分我不太建议把课本一字不落地看一遍,当然如果时间充足这样做也不是不行。中国文学史的书古代有四本、现代一本、当代一本,外国文学史两本,光这些就要看好久了,更不要说看完可能留在脑子里的没有多少,而且性价比不高,比如看了很久的唐代文学最后可能只考几分。结合往年真题来看,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出过很多次原文,可以选择性地看一下重点朝代、重点文体的文学。并且往年的真题里,这版书的总绪论考得很多,一定要多看几遍,争取做到考到里面任何一句话都能够答上来,多看总绪论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学发展的梳理有两条思路,一条是按照时间,例如古代文学按照朝代分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等等;另一条是按照体裁,比如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散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两条线并不是互相独立的,我们在复习文学时要注意理清这两条思路。外国文学部分的占比好像越来越少了,但是最好也是要复习到,毕竟谁也说不准下一年会考什么。可以直接找重点笔记来背,要知道什么是重点,具体作品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里的典型人物名相比,肯定是后者更容易考到,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有侧重地复习。
文化部分我觉得除了程裕祯版《中国文化要略》要多读几遍外,还可以看看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可以自己买一本那种初高中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书看一看。还有一本张福起的《文艺常识》很实用,也与北大的出题风格很适配,可以多背一背,很适合考前突击或者查漏补缺使用。外国文化常识方面,北大近几年考得很少了,这部分就日常积累吧,我觉得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复习(因为可能也没那个时间,性价比不高)。
另外,我推荐大家使用记忆卡的形式背诵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就像背单词一样去背,多次重复,甚至形成肌肉记忆,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使用Anki记忆卡或者滑记之类的APP。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买饭排队的时候背几个卡片,睡前背几个卡片,日积月累就多起来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多次看到同一个知识点,也会记得更牢固,所以可以看书时背一遍、手机上背一遍、做题时背一遍等等。
至于简答题部分,如果手头没有笔记,我觉得可以多用AI生成答案,比如问它“什么是古文运动?”这样的问题,一般AI生成的答案比较简洁,思路也很清楚,但是一定要记得检查一下,有时候AI可能会出错。如果想自己整理的话,要记住,不管是古代文学的现象、派别还是现当代文学的现象、派别等,都可以按照形成原因、时间、文学主张或者作品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整理,形成习惯以后,在答题时也能够思路更加清楚。
总之,文学文化这部分要靠多次重复记忆,背了一遍发现忘了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自我怀疑,没有人能够只看一遍就记住。但是不要不舍得下功夫去背,同时要相信自己,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记住,但做题时就会发现记住的东西还真不少。所以还有一条建议就是多检测,多做一些填空选择题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记忆,还可以增强信心。
(2)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部分我觉得我其实是有点吃高中的老本的,花费的时间不算太多,也没有刻意记忆什么重点词之类的。所以我觉得就是功夫在平时,可以每天只看一篇文言文,每天搞懂一篇,记住这一篇里所有的重点字词,日积月累下来也就不少了,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文本也不会完全看不懂。另外古代汉语的通论很重要,要好好看课本,然后理解记忆。
(3)语言学理论
这部分试题一般有三道,都是主观题,主要参考书是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这本书学习的时候也是要重在理解,可能会有一些难懂,比《现代汉语》要难一些,但是结合例子认真分析会发现它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并且北大对这本书的考查也是考主观题,因此更不必死记硬背,一定要先理解。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记住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才能记得更牢,最好能够结合你自己学过的外语或者你会的方言学习,会发现很有趣。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整理了一份笔记的,但是发现书里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都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最后复习的时候我还是回归了课本,做笔记就当是梳理了一遍课本的内容。当然这部分的复习也不必局限于这一本书,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语言学知识都可以用在这三道题的答案里,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相关的公众号,看一些语言学的论文,拓宽一下视野。
(4)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有一点像作文,它是有模板的,但不需要死记硬背,记住最常用的几个角度,背一些常用的语句,或者最好是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常用语。要多读多看,基本上就可以自己尝试输出了。北大的案例分析近几年考的内容很灵活,需要日常的积累,建议多看一看朱勇的这本《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不用死记硬背,就是积累一些比较有新意的点即可。
另外我觉得书写对于案例分析来说很重要,倒不需要写得像书法家一样漂亮,但最起码要清晰、整齐,这样改卷老师看着也舒服,也会对你印象更好,可能最后就会高那么一两分。
案例分析近几年都是要求“1200字以上”,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平时自己练习可以只写角度或者口头输出,但我建议大家考试之前最好自己完整地写过一两篇,大概估算一下自己的速度,以免考试时写不完。
四、整体复习节奏
首先整体讲讲我的复习时间线(只是大致回忆,具体日期记不太清了)。第一年我大概从2月底开始备考,前期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时间在看英语课上(英语基础好的同学不建议这样做,性价比很低很低),同时准备着7月份的日语考试,并且因为当时还没有确定考北大,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引论和教育学的东西,所以这部分时间效率并不高。我想做的比较有用的事情大概就是打下了现代汉语的基础。后来7月初我确定要考北大,在买了一位学姐的笔记后开始抓重点学习。但是到了八月中下旬,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和身体原因,我又暂停了复习,这段时间就一直调理身体和心态,差不多到十月底才开始一点点恢复学习状态,不过效率也是很低,但这个时候的心态就比较好了,觉得反正好几个月都没有学,考不上也是正常的,大不了就再考一年,所以反而没有太大压力。第一年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复试,我觉得也是心态比较好的原因。同时,上面也提到了,北大的专业一侧重理解,我在前期认真打下了现代汉语的基础,尽管后面也忘了不少,但是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明明没有花太多时间背诵却仍然能够在第一年就取得106分的原因,可见理解对于专业一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我第一年学的毕竟还是不够扎实,因此在第一年复试时露出了马脚,第二年就尽量扎实复习了。
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多了不少信心,也相对更稳当更踏实了一些。这一年就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了,主要的时间用来复习专业课。专业一我是花了很多时间整理了一份自己的笔记出来,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能够让我对专业一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整理好了以后就是反复背诵,能背几遍就背几遍,结合思维导图背诵,同时多看拓展的书籍。专业二就是看书+背诵+刷题。英语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基础,这一年没有花太多时间,主要就是刷真题,我觉得英语刷题不在次数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从做题当中收获了东西。考前记得全真模拟,把握一下自己的做题速度。政治就跟着大家的进度就好了,肖八出来前打基础、刷1000题,肖八出来后刷肖八,肖四出来后背大题。我的政治成绩不算高,这部分我没有特别多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五、其他建议
1.关于具体的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上其实我没有太严苛的计划,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我都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的。而且我发现计划会让我感到焦虑,我的体质比较差,所以经常会因为痛经、肠胃炎等小病影响学习,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堆计划压着我,我心态肯定会崩,所以我不再苛求自己,而是累了就好好休息,什么也不去想,休息就是休息,尽量完全放空,什么也不想。学习就是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把效率拉到最高,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任务。
可能很多同学看了网络上很多所谓的“考研上岸时间表”,早上6点多起床,学到晚上11点,安排得满满当当。暂且不说这种时间表科不科学,我觉得它一定不适合所有人,至少不适合我。有时候我早上9点甚至10点才开始一天的学习,如果我迷信这样的时间表,我得焦虑死,觉得别人都已经学了两三个小时了,我才开始学。但其实大家可以把开始学习的那一刻当作一天的开始,哪怕你10点才开始学,你上午学两个小时,下午学三个小时,晚上学两个小时,一天也都有7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呢!所以真的不必要盲目攀比学习时间,你要卷的是效率。我备考后期也不再去管我一天到底学了几个小时,而是关注我这一天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有没有长进,毕竟最后的成绩不是比谁学的时间长,而是比谁做对的题多。
2.受外界影响怎么办
作为考研人,看到周围的同学保研到很好的学校,内心很难没有波澜。如果你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建议你把手机上所有的社交平台卸载了,那种规定使用时长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只要你想玩,你完全可以直接输入密码继续玩,所以删掉比较好。同时,朋友圈也可以关掉,朋友圈都是大家精心修饰过的内容,不一定真实,被这些东西影响自己的备考状态属实不值得,建议直接关掉。如果你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去关注别人,那我建议直接清理一下好友列表,把让你感到内耗的关系清除掉,远离让你感到压力的环境,专注自己。毕竟备考这段时间,没有什么事情比你自己的前途更重要。
3.如何调节焦虑
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因为焦虑而感到自责。那么当焦虑情绪来袭,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其实,适当的焦虑是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的,如果你只是一点点焦虑,那不用太在意,该干吗干吗就行。如果你的焦虑已经让你坐立不安,无法专注,这个时候其实是你的身体提醒你该给自己松松绑了。我在备考期间就经常出去散步、逛街、吃好吃的,或者看个电影,所以其实我整体的备考是比较轻松的,没有很紧绷。我确实也怀疑过这些休闲娱乐会不会导致我学习时间不够,但事实证明并没有。对于我来说,休息就是在给自己的状态加油,只有休息好了,心情好了,学习的时候才能状态更好、效率更高,所以不必带着愧疚感休息,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忘了锻炼身体,要吃好喝好,考研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站,不要为了这中途的一站毁掉了一生的健康。另外,健康的身体是能够学得好的基础,尤其到了后期你会发现,专业一专业二要写很多字,如果身体不好,可能累得都没办法写下来整张卷子。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了,效率也会更高,所以千万不要担心锻炼身体或者散心是浪费时间,这是在为更好地学习做准备。考研是场马拉松,别用短跑的节奏消耗自己。你不需要追求超长的学习时间,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就已经胜利了(这是真的,二战初试时我考场前后的人都没有坚持到最后)。
4.我的二战比一战多了什么?
另外,我觉得二战比起一战进步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学会了自己分析真题,不是仅仅把真题当作练习题,而是分析每一道题在考什么,揣测出题规律,这个工作很重要,毕竟学海无涯,知识有那么多,不可能全部都掌握,那要想取得高分,捷径必然是在真题身上。
5.经验帖的本质
还是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再多的经验帖也只是他人的经验,千万不要盲目照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学长学姐的经验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或者一个提醒,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想要达到效率最大化,还是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力。
六、最后的祝福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考研这条路或许孤独漫长,你也可能一遍又一遍地怀疑自己,但请你相信,你背过的每一页书、写过的每一道题,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化作星光,照亮你的前路。愿你们步履不停,终抵梦校!加油,我们岸上见!
本文作者:周晓卓,中文考研网北大汉硕辅导学员,北大汉硕资料会员,以初试第二名(390分)、总成绩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衷心感谢周晓卓学姐倾情万言为中文考研网独家撰写本文!(禁止转载!)
北京大学2026年汉硕考研QQ总群:228540680
微信公众号:汉硕宝
点击查看: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总体介绍 |
点击查看: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会员详细介绍及申请办法 |
中文考研网向报考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的同学免费赠送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完整原版真题(即真正的考试原卷,非回忆版,全国独家提供!)等多种资料,请您到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jpzl.html)申请会员和领取资料。
中文考研网为报考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的同学开办各类辅导项目,包括尖峰特训、专业辅导、真题精讲、新手启蒙、基础速成、专题研究、冲刺讲座等多种辅导班类型,请您到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栏目(网址://m.music5566.com/zyfd.html)了解详情及报名办法。
热门文章